Saturday, August 06, 2005
早期生涯
1908年,其父毛贻昌为他配婚与罗氏,但毛泽东始终不承认这桩婚事。
1910年秋,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开始受到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1911年春,到湖南长沙求学。
191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学校(今长沙市第一中学),半年后因不满学校教学方式而退学。
1913年春,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次年春学校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1918年4月,与陈叔衡、蔡和森等人创建新民学会。
1918年夏,卒业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随老师杨昌济到北京大学,结识北大图书馆长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任管理员,并逐渐转变为一位马列主义者,但有人认为,他主要接受的是列宁主义。
1919年7月,主编的《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
1921年7月,与何叔衡一起代表湖南共产主义学习小组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冬,与杨昌济之女杨开慧结婚。
1923年6月,在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
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1925年10月,毛泽东代理中国国民党宣传部部长
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6年,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
1927年,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
1927年3月,在《战士》周报上公开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3月,在武昌同邓演达等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秋收起义到遵义会议
1927年8月7日,出席了中共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并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7年9月到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受挫后进入江西省井冈山地区,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与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受挫馀部在井冈山会师。
1928年秋,与永新县革命委员会主席贺敏学的妹妹贺子珍结婚。是时杨开慧尚在.
1929年6月,因各机构的责任分工问题与朱德有争执,落选红四军前委书记。12月再次当选。
1930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委员。
1930年12月到1931年9月,与朱德等领导红军反击国民政府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并取得胜利。
1931年11月1日~5日的赣南会议上,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建军和苏区工作中的观点和主张,被会议认定为是政治上的“非无产阶级观点”,军事上的“单纯防御”、“游击主义”,实际工作中的“狭隘经验论”、“富农路线”及“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并解除了毛泽东中央苏区红军中的领导职务。
早期生涯 2

1931年毛泽东在中央苏区
1931年11月27日,在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1932年1月,被迫到江西瑞金城郊东华山古庙“休养”。
1932年3月,红军攻打赣州失利后,停止“休养”,赶赴前线指挥。
1932年6月,与朱德一起指挥红一红五军团从闽西回师赣南。
1932年10月,在江西宁都召开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上,受到打击。会后,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前往福建长汀“养病”。
1933年2月,中共临时中央开始全面推行 “进攻路线”,清除毛泽东积极防御路线在根据地的影响,并开展了反“罗明路线”的斗争。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4年10月,由于中共中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随红军由江西省转移到西北陕西省山区,中共称之为「二万五千里长征」。
遵义会议到七大
1935年1月15日—1月17日,在遵义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进入中国共产党最高权力圈.5月12日,会理会议,林彪提出要毛泽东把军权让给彭德怀,遭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意见未获通过。10月,红军到达陕北。11月3日,毛泽东当选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并担任此职务直至逝世。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指挥下的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第十八集团军,但习惯上仍称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战。并撰写《论持久战》等着作,指导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本侵略军。
1937年11月,王明由苏联回来,欲与毛泽东争夺党内领导地位。
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由苏联回来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共产国际肯定了毛泽东是中国革命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党的领袖,并点名要求王明不要争权,毛泽东的地位得以稳固。
1941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当面批判王明。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毛泽东知道斯大林无法保护王明了.
1942年,发动针对王明的整风运动,使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统一到毛泽东的旗帜下, 树立了毛泽东的绝对权威.这为后来的左和文化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七大到建国
1943年3月20日,于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主席 (之后一直连任中共党主席至逝世) ,其中书记处主席对中共中央书记处的讨论有最后决定权。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28日与周恩来等赴重庆与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谈判。
1946年6月,国共内战爆发。
1948年底至1949年初,领导解放军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史称三大战役) 中战胜国民党军队,取得内战决定性胜利。
1949年3月,于西柏坡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7月,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报告;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宣告:“佔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主持制定具有宪法意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建国到文化大革命


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泽东油画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与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互相对峙的局面。及后陆续击败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残馀部队,也肃清了大陆各地的土匪。
1951年5月,解放军进入西藏,与西藏政府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定》。没收官僚资本并改之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在大陆实行土地改革。镇压大批所谓反革命分子--主要是国民党人士、地主和资本家等。实行价格控制,通胀问题消减,经济渐趋稳定。又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如展开扫除文盲等运动,又打击卖淫、贩毒等罪案。
1950年10月,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韩战),派军队跨越鸭绿江,并以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不久在全中国展开「抗美援朝」运动。战事达三年之久,最后战线稳定在北纬38度(38线)附近。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署。朝鲜战争是中国自1840年来第一次在与西方列强的军事对抗中取得胜利的战争,即使只是惨胜,因为对战双方都各自有数十万计的军民丧生。
1950年11月25日,其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1951年,发动三反、五反运动,下令枪毙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
1952年,「三面红旗」运动开始。提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要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并主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宣布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957年,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知识份子对中共的不足自由提出意见。不久后,不满部分知识份子「过激」,在媒体上严厉批评。数月后,事件升级,发动「反右派」运动,55万提出批评意见的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遭到「批斗」和「思想改造」。(官方统计当时有500万知识分子)
1958年,提倡大跃进运动,不切实际地希望能在短期内“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全国各地土法炼钢,誓言廿五年内超英(国)赶美(国)。又实施人民公社制度,国民私产全数公有化,生活一切均由公社配给。加上与苏联关系恶化,遭停止援助,各地旱灾,国民经济大幅倒退,不少地区出现饥荒。据统计,此间,中国人口数不正常减少大约3000万(人口增长率按此前计算)
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一度着手纠正“大跃进”中“左”的偏差,强调要压缩空气、反对浮夸,务求让国民经济回归正轨。
1959年7月,庐山会议中,因不接受彭德怀所上万言书中的正确批评,遂发动批判“彭德怀反党集团”的运动。会议后,「反右倾」运动再次展开,「左倾」恢复为经济工作的「思想方针」。
1960年冬,回应中共党内压力,中止大跃进运动。
1962年七千人大会,刘少奇和邓小平认为毛泽东主导的1958年以来的经济、社会的建设方针存在问题。刘少奇纠正施政错误,经济开始复苏。
1962年秋,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毛泽东重申阶级斗争的必要性,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1962年发动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到1964年发展成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的“四清运动”
发动文化大革命
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批斗中共干部、知识份子。导致刘少奇被红卫兵批斗,以至于冤屈而死。邓小平也遭免职。全国社会动荡,陷入半无政府状态。传统文化里好的东西遭受严重破坏,大量知识份子遇害或遭流放(知青下乡),文物被毁,民间信仰被禁,经济大幅倒退。有说当时天灾出现,饥荒到处,数十万人「不正常死亡」,尚待考证。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用铅笔在一张报纸的边角上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8月7日,毛泽东在誊清稿上修订后加标题,由当日会议印发。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林彪在天安门广场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此后毛泽东又陆陆续续会见了超过1100万红卫兵。
1969年中国共产党9大,他选的第二个接班人林彪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
1972年1月10日,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1971年9月13日,林彪出走,并于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
1971年林彪事件后,健康日差。
1972年借着美国巧妙利用乒乓球活动向大陆官方示好,打开中美交往的坚冰,成就外交史上的佳话。1972年2月21日下午,毛泽东与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会晤。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
1976年4月,北京群众自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出现大量纪念周总理的花圈,诗抄。毛泽东将其定性为四五反革命事件。 1976年7月6日,朱德逝世。
毛泽东的逝世
位于天安门广场中轴线上的毛主席纪念堂1976r年9月9日零时十分,毛泽东在北京逝世。
10月6日华国锋在叶剑英、李先念等人的支持下,命汪东兴对四人帮成员及其支持者采取断然措施,实行隔离审查的行动。
毛泽东逝世后,遗体被永久保存,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毛主席纪念堂,以安放遗体供人瞻仰。
接班人问题
毛泽东曾经选过多名接班人,从最开始的刘少奇,到林彪、王洪文再到华国锋。 毛泽东逝世时,华国锋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对于毛泽东身后的安排,有这样一个说法:姚文元出狱后称,毛泽东对身后作了安排。名单在政治局传阅过。
江青为中共中央主席
华国锋为国务院总理
王洪文或毛远新为全国人大委员长
陈锡联为中央军委主席
毛泽东的政治生涯
毛泽东与国民党
北伐战争前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决定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开展国民革命,毛泽东此时曾经加入过国民党,并任国民党一大中央候补执委、代宣传部长,负责宣传工作。1927年蒋介石与共产党闹翻,放弃孙中山“联俄(国)、联共(产党)、扶助农(民)工(人)”的政策,发动了四一二事变并屠杀共产党人,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中日战争爆发后,由于西安事变,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胜利后,毛与蒋又翻脸,毛泽东领导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击败国民党军队,取得中国大陆的控制权。国民政府迁到台湾后,毛泽东曾欲数度攻占台湾失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军事介入保护台湾。至今海峡两岸仍维持对峙局面。(参见台湾问题)毛的彻底消灭国民党的目标,看来,无法实现.
毛泽东与知识分子
解放前,毛泽东一直把知识分子当作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解放后有较大转变。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重视争取知识分子的支持,1949年前与多个社会知名学者有过密切交往。在延安的时候,制定了“为人民大众”的文艺方针,1949年后又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口号。
另一种意见认为,毛泽东虽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仅是姿态,毛泽东认为有些知识分子自恃受过良好教育,鄙视工人和农民,并认定这是精英主义的抬头,有必要发动一场运动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故发动反右运动,提出“引蛇出洞”、“阳谋”等口号,箝制有异见的知识分子,使得言论归于“一言堂”。
1973年7月17日,毛泽东与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亲切谈话
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认为知识分子是需要团结也需要进行改造的对象,又由于击退核威胁核讹诈的需要,最后党中央决定分流人员,其中在城市中读书或教学的知识份子被到分配乡间,被叫做「上山下乡」运动。尽管毛泽东认为「革命」可以促使知识分子更加接近工人、农民等普通群众的运动,但由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国文化和中国知识分子经受了一次浩劫,不重视文化、漠视思想的现象也在文化革命中的部分人心中产生。中国大陆大量知识分子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迫害致死者无数。著名例子有作家老舍,因遭红卫兵毒打而投河自尽。
当前很多知识分子宣扬:在毛泽东统治时代,树立个人权威,推行愚民政策。在知识界,没有学术自由,许多学科都被取消,中国教育走进灭绝的边缘。
毛泽东对自然科学问题也发表过一些颇为深刻的见解,享有一定的声誉,79年国际粒子物理学年会将“亚夸克”命名为“毛泽东粒子”。
毛自认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洞察一切,所有的中国人无论什么事,都得听他的.而知识分子动不动就要问个为什么, 总不那么服贴, 毛怎能容忍.
毛泽东与世界
在毛泽东的主导下,领导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并影响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划分,把中国和其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划入第三世界。中国对亚洲、非洲地区的思想输出、物质援助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民族民主运动造成了重大影响。由毛泽东主持,从解放初到其去世,中国的物质援助大约200亿美元(邓小平语),严重超过中国本身国力,但也迎来了两次建交高潮,可说是毁誉参半。
毛泽东和他的政治伙伴
周恩来在1927年至1928年进入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层,是毛泽东的上级。按照1935年1月遵义会议决定:军事问题周恩来有最后决定权,毛泽东协助周。1935年3月12日,在毛泽东提议下,新三人团建立,成员包括:周恩来、毛泽东和王稼祥。此后,周把最高军事权让给毛泽东,从此当毛泽东的助手。
尼克松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
从井冈山会师开始,朱德与毛泽东就开始了长达四十几年的合作。有一句话常挂在毛泽东嘴边:“毛离不开猪(朱),猪(朱)不能没有毛”
毛泽东的个人生活
毛泽东的家庭
毛泽东先后有三位正式的妻子,分别是:
杨开慧: 1920年结婚,1930年被国民党杀害
贺子珍:1928年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结婚,1937年出走
江青:1938年在延安与毛泽东结婚。
毛泽东晚年有一个秘书张毓凤,据说是毛泽东没有名义的妻子。
毛泽东共生有10个子女,为人所知的有和杨开慧所生的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和贺子珍所生的李敏,和江青所生的李讷。毛岸龙被留在中国西南不知去向。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在朝鲜身亡。和贺子珍所生的其他三个孩子(两女一男)留在中国南方不知去向,目前只有毛岸青、李敏、李讷三个子女在世。毛泽东目前有一个孙子,为毛岸青与邵华所生的毛新宇。
毛泽东的理论着作
毛泽东选集封面
毛泽东一生着述颇丰。目前中国大陆有《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新版发行,收录了毛泽东在建国前的主要着作。其中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等都是重要篇章。 《毛泽东选集》在「文革」后不久出版第五卷,其中收录了毛泽东在1949至1957年间的主要着作,但很快不再继续发售。
1990年后,中国大陆又陆续出版发行了《毛泽东文集》(一至八卷),整理收录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以外的大量毛泽东着作。其中第六、七、八卷收录了毛泽东在1949年后的一些着作和讲话,包括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对研究1949年后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有很大价值。
中国官方还陆续出版了《建国后毛泽东文稿》(一至十三卷),内部发行,系统地整理毛泽东1949年后的着作、讲话和批示。是专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之学者的重要参考。
《毛泽东早期文稿》,收录了1912至1921年间毛泽东青年时的一些文章。
「文革」期间,《毛主席语录》大量发行,更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有估计在全球发行6亿册左右。
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人,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词。 毛泽东诗词流传有多个不同版本。其诗词想象奇特,气势磅礴。《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蝶恋花·答李淑一》等都是著名作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毛泽东的多首诗词被谱成乐曲广为传唱。中国大陆出版有各种版本的毛泽东诗词选集和注释赏析,其中以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诗词集》最为权威。
毛泽东的书法
毛泽东酷爱书法,因书法自成一体,其字体称为“毛体”。很多的报刊杂志,工业,事业的都留下了毛泽东的字迹,如人民日报、人民邮电、新华书店等等。绝大多数高校校名都使用“毛体”,少数为毛泽东亲笔题名,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安徽大学等,大部分为集字所成。另很多题词于思想和书法为一炉,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建筑中,常见的有“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人民服务”,但改革开放后,这些日渐稀少。
同时,相当多数的人认为,毛泽东的书法并没有多少艺术性,对他书法的推崇是由于当时毛的地位等其它因素造成。改革开放后使用毛题字的日渐稀少,正说明以前的采用是在毛时体制与权威下的犬儒行为。
历史地位和影响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他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打上了深深的毛泽东的烙印。由于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和破坏,使对他的评价明显的两极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共产党执政,名义上与其他「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体制,有人批评为「一党专政」。反右运动中打压各民主党派「右倾」人士,不少民主党派人士其后都加入共产党。大跃进运动以后,先后将在党内与自己存在路线冲突的政治对手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林彪一一铲除。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各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人认为毛泽东是民族主义者,同时也是旧帝王式的人物。他自始至终反对英国、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虽然他曾依靠苏联的协助,和默许外蒙古独立,以维持政权的稳定。但1949年后,他拒绝美国、苏联等国家操控中国内政,并发动群众反对其后苏联及其卫星国的「修正主义」。他依然没有让中国走出中世纪王朝更迭的怪圈,因为他从来没有试图推进中国的宪政进程,他对民主的理解也不同于西方,从不进行权力分立制衡,他始终保持着权力的高度集中。因此,有人将他与希特勒和斯大林并列为二十世纪最大的暴戾政治人物。
另一方面,支持毛泽东的人认为,毛泽东在中国建立起一个以普通劳动者为服务对象的政权,致力扫除文盲,望一般中国平民百姓都能读书看报。有人认为文化大革命使一辈中国人不能受正规教育,但又有人坚称文化大革命其间的人人背毛泽东语录客观上(甚至有人认为是“主观上”)加强了基础教育普及。建立医疗和养老保障以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平均寿命。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农民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得提高,以消除不同身份、不同阶级之间的收入差别和社会地位差别,使中国走上了平民化的发展道路。
他坚持主张参与的「朝鲜战争」战争,使中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对这场战争的必要性,依然存在着强烈的争辩。赞成者认为阻击了美帝国主义的进攻赢得了发展,反对者认为当时形势并没有毛猜测的危险,是不必要地牺牲,并造成今天朝鲜的苦难。
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在1962年公开论战,彻底决裂,有人认为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彻底摆脱任何外来大国的影响,达到真正独立的开始。
毛泽东思想亦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纲领。由于文革期间大量印制毛主席语录作「思想指导」,这些毛主席语录亦被翻译成英语及西班牙语,并流通于国外。这些在海外流通的毛主席语录,成为了海外发展中国家的「斗争」路线参考。不少第三世界的激进组织,如日本的赤军,秘鲁的反政府游击队“光辉道路”、尼泊尔的「毛派」共产党武装,都是毛泽东思想的忠实支持者(但是中国政府拒绝承认他们跟毛主义的关系)。他们希望可以学毛泽东一样在当地建立一个以工(人)、农(民)、兵为主体,没有贪污腐败的国度。
在文化方面,有人认为在他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汉字简化,严重地斲伤了中华文化,造成原本同文同种的民族,在文字上被割裂,因此称他为中华文化的杀手;相反也有人认为汉字简化使许多文盲较易识字,对于中国人民教育水平的提升功不可没。
此外,毛泽东思想亦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除外),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指导思想。他死后,中国官方文件认定,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个人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所有领导人根据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所制订的一种理论,并认为毛泽东一生“功大于过”。
有人认为毛泽东推动了中国大陆的社会进步。有人认为毛泽东导致了中国大陆的社会倒退。无论争议如何,他个人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影响的正面与负面定性,依然是激烈对立。
党内评价
党内对他的评价大致相似:
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全面否定毛泽东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
邓小平评价:“三分过,七分功”。
毛泽东前秘书李锐说:“革命有功,执政有错,文革有罪”。并说: 从1949年开始, 大陆就走了弯路。(<炎黄春秋>2002或2003某一期)
其他评价
作为价值观的对立,毛泽东是世界上最倍受争议的已故领导人之一。共产主义者、民族主义者等利用毛泽东思想继续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而坚持宪政与自由的人们则负面评价毛泽东,指他为最大的暴君。毛泽东自己曾坦言:「秦始皇算甚么?他坑了四百六十个儒,我们坑了四万六千个儒。有人骂我们是独裁统治、是秦始皇,我们一概承认,合乎实际。可惜的是,你们说得还不够,还得要我们加以补充。」(《东方文化》, 2000年4期钱伯诚文)
很多人肯定他前半生指导革命消灭800万国民党军队、建立新中国的贡献,但是批评他后半生发动大跃进和文革。
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很多经历过文革的中老年人认为,毛泽东时代的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员贪污腐败现象稀少,文革虽然有不足的地方,却不能全盘否定。
相当一部分的民众认为毛泽东使中国摆脱美国和苏联的干涉,彻底独立,并在世界造成巨大影响,是一位民族英雄。
相当一部分的民众,包括持有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一部分经历过文革的中老年人认为:文革及其前的多年的“左”的一套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黑暗的岁月,毛泽东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毛泽东的政策是造成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中国文化好的部分的破坏是空前的,不好的部分则被创造性的发展。他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斯大林主义者、「秦始皇主义」者。甚至有一部分自由主义者否定毛所建立的「新中国」。
胡绳曾认为毛泽东是民粹主义者。
世界对毛的认识:
20世纪的60年代,“毛泽东思想”为世界所认识,美国大学生在抗议越南战争的时候,曾经以《毛主席语录》作为指导「斗争」方向的重要书籍之一。
出于对公权的不同认识,西方国家的许多人(也包括国内的少部分人)认为毛泽东是20世纪与希特勒、斯大林并列的三大独裁者。
毛泽东思想
毛氏思维
以下内容的中立性有争议,关于该部分更详细请的讨论请参看Talk:毛泽东
有人把毛泽东的思想总结为权力斗争的思想,并总结为毛氏思维,内容包括。
1. 别人是不可相信的;
2. 制敌之道不择手段。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引蛇出洞";
3. 斗争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两极对立的,非黑即白。不是我吃掉你,就是你吃掉我。
4. 重行动,尚武力,轻言辞;
5. 以成败论英雄,胜利是唯一价值,成功者、胜利者就是有道德的。胜则帝王,败则贼。
6. 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就是“造反有理”。阶级斗争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民群众如不积极主动的斗争,压迫人民群众的阶级就在斗争中占优。它以革命的浪漫主义鼓励人民大众: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